首页 > 酒店新闻 > 公司新闻

k8凯发(中国)天生赢家·一触即发|拿什么来终结?

发布时间:2025-02-21 17:47:06    次浏览

文/刘义杰36岁正值黄金年龄,清华的学历意味着他可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。但是现在,这一切戛然而止。实际上,太多的人都曾像张斌一样,累并坚持着,亚健康地生存着竟成了生活的常态。一项随机对100名分属于20个行业的80后上班族所作的调查显示:60%的人“经常加班”,10%的人“偶尔加班”,加班者中月平均加班超过20个小时的多达65%。而调查对象中,有逾七成人认为自己处于过劳的状态。大部分人处在过劳死的边缘,年轻员工过劳死事件频出,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可耻的悲情。前不久,世卫组织报告指出,每年超过300万中国人过早死,当时媒体报道之后,一组关于测算个人寿命的表格在微博上受到热捧。如今随着张斌的去世,预防过劳死的自救帖又在网上热传。不得不指出的是,单凭个体的自救,无法改变相关局面。首先,我国对过劳死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。过劳死并不是一个医学概念,在其他国家,则是一个法律概念。按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,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,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,才视为工伤,但是因为法律缺位,长时间持续加班的情况是否被视为工伤还需要法院判定。其次,吃苦奉献的主流价值观在我国长期存在,也导致了加班文化的泛滥;而对于随意让员工加班的企业,法律惩处缺位。2011年,在日本因急性心力衰竭死亡的中国籍研修生蒋晓东,事后被认定为过劳死,其妻子成功向其当时工作的单位索赔约441.3万元人民币。日本法律明确规定,如果在工作中疲劳过度导致死亡,属于劳动灾害,可以提起劳灾保险申请。今年初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:奖励休假或休养成39.4%受访者的最大梦想福利。一方面是国人对休假的渴望,另一方面是普遍存在的加班现象。若要追问过劳死谁之过,答案可想而知。但愿张斌之死,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过劳死是可耻的悲情,它牵扯着相关部门对国民健康的制度保障,在医疗卫生方面投入等,也呼唤政府对公众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给予更高层次的关注。